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我校主持完成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4(公示已结束)

日期:2017-12-28 点击数: 来源:通知公告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7〕44号)》的要求,我校主持完成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物联网中多媒体传感理论和方法”,现将该项目相关情况公示如下,公示期为:2017年12月28日至2018年1月3日。在异议期内,有异议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清异议的内容,并应署其姓名、联系方式(如需保密,请注明)。异议材料请交到科研院成果管理办公室(教一楼503室)。

    一、项目名称:物联网中多媒体传感理论和方法

    二、提名单位:教育部

    三、项目简介:

    物联网被国务院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传感网作为物联网的核心被《MIT科技评论》列入21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十大科技前沿之首。长期以来传感网一直局限于标量数据获取与处理,而全面准确理解物理世界必需透彻感知多媒体信息,因此多媒体传感网是传感网演进方向。突破节点感知、传输、计算资源制约的瓶颈,实现多媒体传感网优化部署、高效可靠传输、信息时效处理,是一直困扰国际学术界极具挑战的科学难题。

    在国家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资助下,历经10年攻关研究,率先将多媒体感知有向性引入到传感网之中,提出了有向传感网的概念并发现其覆盖控制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多媒体传感网汇聚路由与融合传输机理,发现了网内节点协同计算的新模式,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 网络感知方面:突破了长期沿用的全向感知模型描述能力的极限,率先提出了有向传感网模型,发现了感知区域最优覆盖节点分布的本质规律,揭示了多种部署情形中覆盖率与节点密度间的定量关系,系统解决了多媒体传感网优化部署难题,被国际同行在国际著名期刊Ad Hoc Networks综述文章称为“先驱性”、“最显著和领先”的方法,30多个国家同行学者跟随研究。

    2. 融合传输方面:突破了传感网“计算换通信”融合传输的传统框架,发现了融合能耗开销与传输能耗开销平衡的本质规律,揭示了融合收益驱动的自适应融合传输内在机理,构建了信任-融合-容错相结合传输机制,为解决能量受限下多媒体高效可靠传输难题提供了基本方法。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J. Rogers教授团队发表在Science的论文将成果列为“能量有效无线通信的最新进展”。

    3. 路由发现方面:发现了多媒体传感网汇聚路由的分布形成规律,将变形虫觅食寻路机理引入路由计算,揭示了迭代优化过程中前后状态的强相关性,设计了变形虫路由优化算法,将原始变形虫模型计算复杂度从O(gn^3)降到O(gn),为网络路径优化一类问题找到新的仿生优化求解方法,被IEEE会士S. Halgamuge教授团队认为“具有低复杂度和高并行性”,被推广应用到航天、交通、材料等其它领域。

    4. 协同计算方面:发现了网内节点协作具有局部性与层次性的内在规律,建立了协作节点集优化选择的统一表达形式,揭示了协作群体优化选择与在线激励机理,提出了“分解+融合”网内协同计算模式,早期工作被IEEE会士R. Marculescu教授团队称为“为依赖多视频传感器的整类应用问题的解决指引了方向”。

    8篇代表性论文他引870多次,其中SCI他引390多次;2篇入选ESI热点论文。获得发明专利10项,形成国际标准3项。应邀在欧洲智能感知年会等15个重要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主题报告。第1完成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获聘长江学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IEEE TMM编委,第2完成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第2、3、4完成人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部分成果获得2017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年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其他相关情况见附件)

    联 系 人:刘红

    联系电话:62282052

    邮 箱:liuhong@bupt.edu.cn

    地 址:教一楼503室

    科学技术研究院

    成果与转化办公室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地址:北京市西土城路10号   邮编:100876

    电话: 010-62282042

    Copyright @ 北京邮电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