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7〕44号)》的要求,我校参与完成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位置网技术与应用研究”,现将该项目相关情况公示如下,公示期为:2017年12月19日至2017年12月26日。在异议期内,有异议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清异议的内容,并应署其姓名、联系方式(如需保密,请注明)。异议材料请交到科研院成果管理办公室(教一楼503室)。
项目名称:位置网技术与应用研究
提名者: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名意见:
位置网相关研究属于卫星导航和计算机网络的交叉学科范畴,技术理念创新,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研究工作先后得到国家北斗专项、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专项和国家863计划项目支持,形成跨学科和跨机构的强强联合团队。
在项目团队的努力下,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建立位置网基础理论体系,突破一批重要关键技术,建成规模应用的公共平台和示范应用系统,取得一批原创学术和技术成果,取得显著应用推广成果,创造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中国原创的位置服务技术理念,对北斗应用产业发展乃至新一代位置服务全球竞争具有重要价值。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北斗和下一代互联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科技领域,位置服务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结合点,进行位置服务体系结构创新,推动北斗和下一代互联网跨领域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位置网即位置服务资源的网络,其初始设计目标是互联各个维度和各个层次的北斗位置服务资源,通过资源叠加提升北斗在位置服务领域的竞争力。在“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国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和规模商用专项”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支持下,提出位置网技术理念,完成体系结构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建成规模应用的示范平台,实现与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融合,不仅支持北斗位置服务资源整合,而且实现通用位置服务技术创新。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如下:
1、提出“2层架构、4网合一”的位置网体系结构设计,支持直接基于位置互联信息和实体,建立逻辑统一的位置服务数据平面和开放的位置服务技术体系,解决位置服务的平台孤岛和数据碎片问题,实现位置服务体系结构创新。位置网是北斗应用发展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的核心技术,指导完成大规模北斗应用示范工程,得到北斗总师孙家栋院士高度评价。
2、提出大规模位置服务数据可信路由交换方法和网络空间资源的地理坐标索引方法,突破网络空间信息资源的语义识别技术,同时支持私有位置服务数据大规模交换共享和网络空间公共信息资源基于地理位置的索引,与封闭的传统位置服务信息生产模式相比,提高信息资源生产效率、丰富信息资源类型和内容、降低信息资源生产成本,创新了位置服务数据集成体制。建成大规模位置服务数据开放平台,互联来自不同行业和机构的12PB不同维度和层次的位置服务数据资源,为不同行业和机构的300万车辆和5亿大众用户提供服务。
3、提出网络空间和地理空间联合编址方法和基于P2P模型的位置服务数据播发方法,创新位置服务数据播发体制。最早将P2P技术引入导航卫星增强信息大规模互联网播发,制定2项行业和国家标准,服务高精度北斗导航,并应邀为欧盟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设计增强信息互联网播发方案;支持IPv6地址直接携带位置信息,能够在不上传定位信息的情况下提供隐性位置服务,实现了位置服务与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项目申请发明专利41项,已授权30项;发表学术论文22篇,SCI检索13篇,CCF A论文4篇;获软件著作权19项;制订行业和国家标准2项;完成大规模应用推广,服务覆盖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和行业、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16万北斗车辆、300万普通车辆、超过5亿大众用户,近三年新增经济效益约 4.8 亿元。孙家栋院士、费爱国院士、范本尧院士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意见为“开展了位置服务创新研究,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项目研制难度大,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实现了位置服务体系创新,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其他相关情况见附件)
联 系 人:刘红
联系电话:62282052
邮 箱:liuhong@bupt.edu.cn
地 址:教一楼503室
科学技术研究院
成果与转化办公室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