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教技厅[2018]2号】的要求,现将我校申报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2018年7月10日至2018年7月16日。在公示期内,有异议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清异议的内容,并应署其姓名、联系方式(如需保密,请注明)。异议材料请交到教一楼503室。
一、项目名称:智能高效的新型WLAN关键技术与应用
二、推荐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三、项目简介:
无线局域网(WLAN)以其低成本、安装便捷、使用灵活、易于扩展等优点,成为蜂窝网络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无线接入方式。随着用户对无线带宽接入的需求急剧攀升,WLAN的部署日益密集。对密集部署WLAN的研究与管理是当前及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面临的科学难题:1)WLAN固有的MAC层竞争机制使同一冲突域内同一时间只能单个节点传输数据,密集部署导致传统WLAN冲突频繁,数据传输效率低;2)传统WLAN网络架构的管理模式固定僵化,无法通过接入点(AP)间的协作提升网络的资源利用效率,网络管理效率低。
自2007年开始,本项目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课题支持下,基于MAC层并行接入、虚拟资源迁移和动态流量分载等关键技术,研究高效、智能、灵活的新型WLAN管控关键技术,研发了新型WLAN设备及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极大地提高了WLAN在密集、高负载网络环境下的组网效率和性能,实现了AP间的流量的动态均衡,促进了WLAN与蜂窝网络的深度协同与融合。探索出了1+1(大唐+北邮)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模式,形成了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示范应用、产业化推广同步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打破国外在WLAN管控方面的技术壁垒,在WLAN高效管控技术、新型设备与应用服务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不局限于网络底层的研究,本项目还探索了Wi-Fi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应用。
针对密集部署WLAN中各项挑战和Wi-Fi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应用的研究,取得主要科技创新如下:
科技创新点一:物理层和MAC层效率提升机制
国际上率先提出高密部署环境下的并行传输技术,实现冲突域内异构接入点的并行传输,容量提升约30%,使得吞吐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而显著提升;提出基于随机几何的动态载波感知控制算法,实现空间复用提升的同时降低了域间干扰;提出基于用户体验的改进的二进制指数退避机制和动态信道绑定机制,有效提升并行传输的性能。
科技创新点二:实现智能灵活的WLAN网络管理
突破传统WLAN僵化管理模式,提出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WLAN架构。基于虚拟资源迁移的无缝切换技术使WLAN平均切换时延减少到50ms以内;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WLAN网络管理机制,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灵活的WLAN网络管理模式;提出一种基于邻区列表的动态扫描策略,减少近40%的信道扫描时间;提出基于丢帧率和接收信号强度预测的切换管理方案,有效地避免AP间切换的乒乓效应。
科技创新点三:Wi-Fi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应用
本项目研究基于人体活动对物理层信道状态信息的影响模式,实现基于Wi-Fi的智能物理行为识别包括手势识别和生命体征感知等,具有部署方便、非接触式感知等优势,为健康监测系统提供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实现基于Wi-Fi的无人机定位,搭建新型的野外求援和地质灾害救援系统。
历经九年时间,课题组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新型WLAN AP、控制器、网络管理系统等。产品已在多个城市和行业大规模推广应用,近三年经济效益显著。项目输出的关键技术支撑了广西、陕西和甘肃三省1800个村宽带建设和应用示范,对建设“美丽乡村”有示范意义,同时为南京青奥会提供公交Wi-Fi,社会效益突出。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显著提升了我国自主创新水平、核心技术竞争力。
(公示已结束)
联系人:刘红
联系电话:62282052
邮 箱:liuhong@bupt.edu.cn
地 址:教一楼503室
科学技术研究院
成果与转化办公室
二〇一八年七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