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7〕44号)》的要求,我校主持完成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电磁态势多点协作控制方法及应用”,现将该项目相关情况公示如下,公示期为:2017年12月19日至2018年1月5日。在异议期内,有异议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清异议的内容,并应署其姓名、联系方式(如需保密,请注明)。异议材料请交到科研院成果管理办公室(教一楼503室)。
项目名称:电磁态势多点协作控制方法及应用
提名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名意见:
复杂物理环境对于电磁信号的界面直接响应及内在传播特征,是复杂物理环境下电磁态势形成的基本机理。对复杂环境下电磁态势的模拟、预测、评估与控制,对于通信系统工程、信息网络工程、战略战术作战平台、舰船重大平台工程、电力输送工程、数据中心系统工程等的高性能稳定工作与物理安全保护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等五家单位,开展了复杂物理环境下电磁态势形成、演变和控制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系统研究,提出了本地本征模表达的电磁态势多点协作控制方法,建立了分层异质柱、分层异质球映射的同属结构类电磁场模型,突破了多点电磁能量协作处理等若干关键技术,解决了跨域电磁信息感知与接入难题,研制了协作控制设备系列,研制了网络化电磁传感器并建立了在线监测与离线处理系统,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46项,完成10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立项,发表论文56篇,研究报告5篇,在重大活动保障、通信电信运营商、电网、国防装备、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
提名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电磁场与电磁波通常来自于自然产生和人为制造,人为制造包括通信发射、雷达发射、核电磁爆炸和高能微波等,自然电磁场包括宇宙爆炸、雷电等,这些电磁场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特征的电磁态势,并对电子信息设备和网络的高性能工作和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围绕环境电磁态势的研究、分析和利用,对复杂物理环境下的通信系统工程、信息网络工程、作战平台系统、舰船重大平台工程、电力输送工程、数据中心系统工程等具有十分重大价值。
物理环境对于外来和内生电磁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物理结构对于电磁场的直接响应和内在传播特征是特定物理环境下电磁态势形成的内因和机理。在国家计划、国防科技和自主科研等项目支持下,本成果开展了多形态物理环境下电磁态势形成、演变和控制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系统组成研究,提出了本地本征模表达的电磁态势多点协作控制方法,建立了分层异质球和分层异质柱结构的同属结构类电磁场模型,突破了多点电磁能量协作处理等若干关键技术,解决了跨域电磁信息感知与接入难题,研制了协作控制设备系列,研制了网络化电磁传感器并建立了在线监测与离线处理系统,获得规模化应用。主要贡献如下:
(1) 提出了一种本地本征表达的高效电磁计算方法,在物理结构复杂且多奇异性条件下,实现了快速准确的电磁认知和评估,从时间上解决了多点协作控制的有效性难题,并在多种环境下实现了电磁干扰处理模式从“抑制”“到“管控”的转变,开创了电磁态势协作控制新途径,应用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安全保障能力极大提高。
(2)建立了分层异质球和分层异质柱结构的同属结构类电磁场模型,提出了多域场景变阻抗调控方法,国际上率先完成了多路分配多频匹配网络理论,解决了宽带或多频宽带一致性处理难题,突破了Bode-Fano准则的宽带插损极限,研制了多参数协作的干扰能量管控系统,试验证明性能提高10倍左右。
(3) 建立了复杂环境三维电波传播预测模型,提出了大区域电磁信息感知与低成本嵌套移动自组织网认知接入方法,研制了与多点协作设备融合的网络化传感器系列,建立了在线监测与离线处理系统,实现了节点稀密不均、感知时间不均的信息在线获取与利用,解决了遮挡环境下数据可靠接入、汇聚与监测等难题,实现了跨域规模化应用。
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46项,完成10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立项,发表论文56篇,研究报告5篇,在国家重大活动、中国通信电信运营商和野战装备等得到广泛应用,多次应邀做大会主题报告和论坛专题报告,依托本成果协作控制系列产品和网络通信系统已实现大规模部署和应用。
(其他相关情况见附件)
联 系 人:刘红
联系电话:62282052
邮 箱:liuhong@bupt.edu.cn
地 址:教一楼503室
科学技术研究院
成果与转化办公室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