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8〕41号)》的要求,我校主持完成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 “面向海量资源的接入-生成-交互一体化物联网服务平台技术及应用”,现将该项目相关情况公示如下,公示期为:2019年1月11日至2019年1月17日。在异议期内,有异议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清异议的内容,并应署其姓名、联系方式(如需保密,请注明)。异议材料请交到科研院成果管理办公室(教一楼503室)。
一、项目名称:面向海量资源的接入-生成-交互一体化物联网服务平台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1)费爱国(空军研究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该项目围绕物联网技术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针对大规模物联网服务接入难度高、生成能力弱、交互效率低的特征,以“接入-生成-交互”一体化物联网服务智能平台关键技术通过深入研究和攻关,发明了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包括:1、发明了面向感知数据流的分布式资源高速可靠自适配接入技术和多维度资源与实体统一的语义描述方法,突破了物联网资源“既快又准”的接入和适配技术瓶颈,实现了异构碎片化资源难以服务化共享和利用。2、提出了事件驱动、面向服务的物联网服务提供机理,实现了事件驱动的数据级、流程级和视图级多粒度物联网服务柔性生成方法和技术,奠定了物联网智能服务按需生成和智能提供的应用方法学技术基础。3、提出了弹性可扩展的即时服务高效交互技术,突破了分布式统一服务消息通信空间消息路由、组网、租户隔离等核心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基于分级优先级的数据智能调度策略和算法,实现了物联网服务系统核心指标的综合提升。
该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发表SCI期刊学术论文106篇,IEEE/ACM Transactions期刊论文40篇,其中,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发明成果获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56项,软件著作权32项,提交了行业/国军标/国家标准草案12项,通过技术发明和产学研合作率先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技术,通过产学研合作,成果已经在中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智慧产业、山东兖矿集团智慧矿山、南海典型区域的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符合国家技术发明奖推荐条件,极力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技术发明奖。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尹浩(军事科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该项目瞄准物联网领域国际学术技术前沿,以“接入-生成-交互”智能一体化的途径对制约物联网发展的“资源共享难度高、服务生成能力弱、服务交互效率低”关键性基本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创新性技术成果,主要包括:(1)揭示了资源异构碎片化和孤岛林立导致资源难以服务化共享和充分利用的现象,提出了资源自适配接入方法,建立了多维度资源与实体统一的语义模型,实现了异构资源的“既快又准”的接入和能力开放,提高了物联网资源服务化共享和利用效率;(2)提出了物联网服务面向“用户、信息、物理”三元空间域,包含“业务+控制+感知”多维信息流的根本性规律,发明了事件驱动、面向服务的物联网服务提供机理,建立了数据级、流程级和视图级的多粒度服务生成方法,奠定了物联网服务按需提供的应用方法学;(3)提出了物联网环境中事件通信与服务计算之间的语义融合机理,发明了服务交互统一消息空间和数据分级调度并行传输技术,实现了物联网系统核心指标的综合提升,解决了物联网服务交互效率低和数据传输质量不可控的关键问题。
该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发表SCI期刊学术论文106篇,IEEE/ACM Transactions期刊论文40篇,其中,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发明成果获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56项,软件著作权32项,提交了行业/国军标/国家标准草案12项,通过技术发明和产学研合作率先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技术,通过产学研合作,成果已经在中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智慧产业、山东兖矿集团智慧矿山、南海典型区域的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符合国家技术发明奖推荐条件,强烈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技术发明奖。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3)陈志杰(空军研究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项目组立足于物联网技术国家战略中的重大需求,围绕大规模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和技术攻关。在高速可靠的物联网资源自适配接入技术方面,发明了面向感知数据流的分布式资源高速可靠自适配接入技术和多维度资源与实体统一的语义描述方法,突破了物联网资源“既快又准”的接入和适配技术瓶颈。在物联网服务生成与提供技术方面,从数据级、流程级和视图级入手,提出了事件驱动、面向服务的物联网柔性生成方法和技术,奠定了物联网智能服务按需生成和智能提供的应用方法学技术基础。在弹性可扩展的即时服务高效交互技术方面,突破了分布式统一服务消息通信空间中通信和计算融合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分级优先级的数据智能调度策略和算法,实现了物联网服务系统核心指标的综合提升。
该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发表SCI期刊学术论文106篇,IEEE/ACM Transactions期刊论文40篇,其中,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发明成果获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56项,软件著作权32项,提交了行业/国军标/国家标准草案12项,通过技术发明和产学研合作率先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技术,通过产学研合作,成果已经在中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智慧产业、山东兖矿集团智慧矿山、南海典型区域的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符合国家技术发明奖推荐条件,极力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技术发明奖。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突破物联网领域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发展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物联网技术,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物联网呈现了海量资源异构碎片化、动态服务需求多样化、大规模服务交互复杂化等新的特征,面临着“资源共享难度高、服务生成能力弱、服务交互效率低”等基本的极具挑战性和制约性的基础问题,目前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来指导解决这些严重制约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难题。
该项目提出了以“高速可靠的海量资源自适配接入提高资源共享和利用效能,事件驱动的多粒度服务柔性生成增强服务按需提供的智能性,灵活可扩展的即时服务高效交互提升服务协同和运行效率”的创新技术发明主线,攻克了“海量异构资源服务共享难度高、动态服务按需生成能力弱、大规模服务实时交互效率低”这一业界难题,本项目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取得的三项核心技术发明点为:
(1)高速可靠的海量资源自适配接入技术。发明了面向流式计算的支持协议栈自组装、自协商的高速可靠海量资源自适配接入技术,提出了多维度资源与实体统一的语义模型,突破了资源孤岛林立导致的异构资源碎片化和难以服务化共享的技术瓶颈。
(2)事件驱动的多粒度物联网服务生成技术。发明了事件驱动数据级、流程级和视图级的多粒度物联网服务柔性生成技术和系列工具,奠定了物联网智能服务按需提供的应用方法学基础,破解了传统服务生成方法难以适应物联网“用户、信息、物理”三元空间域动态变化的核心难题。
(3)弹性可扩展的即时服务高效交互技术。发明了弹性可扩展的即时服务高效交互统一消息空间技术和数据分级调度并行传输技术,实现了物联网服务系统核心指标的综合提升,解决了在大规模物联网服务系统中服务交互效率低和数据传输质量不可控的关键问题。
该项目发表SCI期刊学术论文106篇,其中IEEE/ACM Transactions期刊论文40篇,其中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建立符合国际主流模式的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56项,软件著作权32项,提交了行业/国军标/国家标准草案12项;研发了“接入-生成-交互”一体化物联网智能服务平台,与中国航天、华为、金蝶、西门子、北京思特奇等企业联合推出了10多种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成功应用到航天装备制造、智慧城市、车联网、国防信息化建设等多个领域。发明成果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一等奖、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科学技术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为建立我国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服务平台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多位信息领域内院士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研究思路新,技术难度大,其海量资源自适配接入技术、事件驱动的多粒度物联网服务生成技术、即时服务高效交互技术属于重大发明和创新,平台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
(其他公示内容见附件)
联 系 人:刘红
联系电话:62282052
邮 箱:liuhong@bupt.edu.cn
地 址:教一楼503室
科学技术研究院
二〇一九年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