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杨辉华教授参与申报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公示(公示已结束)

日期:2019-05-14 点击数: 来源:通知公告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提名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教技厅函〔2019〕29号】》要求,现将我校杨辉华教授参与申报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2019年5月14日至2019年5月20日。在公示期内,有异议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清异议的内容,并应署其姓名、联系方式(如需保密,请注明)。异议材料请交至科研院科技协作与成果部(教一楼503室)。

    项目名称:卫星导航系统星地增强与定位优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推荐单位:湘潭大学

    项目简介:

    本项目围绕卫星导航系统星地增强和定位优化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形成了星地导航增强和北斗定位优化两大具有独到之处的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应用于我国卫星导航系统重大工程建设、北斗PVT服务性能评估和产学研合作企业的拳头产品,取得的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成果包括10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验收评审意见和3项应用证明。下面简要介绍两大主要创新:

    第一、在国际国内首次提出了一种与美国WAAS具有显著不同的星基广域增强原理,通过理论、试验和重大工程建设证明其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2007-2012年5年期间,围绕星钟、轨道、电离层和卫星完好性等星基广域增强需要解决的四大关键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形成了由一套相对完整的星基增强理论体系,通过试验验证了该原理对ZFS、GPS和BDS均具有通用性。成果对应《一种基于虚拟基准层的广域差分方法》等5项主要授权发明专利,其中星钟和轨道误差相对分离方法、三角分区电离层改正方法和基于互差的卫星完好性监测方法是重要的创新内容。

    2013-2018年期间,承担ZFS差分增强平台研制和软件开发任务,将理论成果成功应用于ZFS工程建设,建立了由差分站、平台和软件组成的ZFS差分增强系统,通过验收,总体技术指标优于预期目标。其主要技术指标为:在 ZFS为5GEO+1IGSO星座和PDOP处于5-7时, 实现其广域差分定位精度优于3米和广域差分授时精度优于5纳秒。本创新成果不仅丰富了国际星基增强理论,解决了制约ZFS广域高精度定位和广域高精度授时的重大瓶颈问题,而且对促进我国北斗星基广域增强定位、广域高精度授时和三角分区电离层修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在国际国内首次提出了一种互差中值理论,并由此衍生出多种定位优化方法。通过北斗PVT服务性能测试评估和产业化应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卫星退化、卫星故障、导航信号畸变、卫星注入参数错误等因素严重PVT服务性能的关键问题,提出互差中值的内差理论,并形成了一套基于互差中值的反常卫星排查方法,该成果应用于2012-2018年期间承担的北斗卫星在轨PVT服务性能测试评估任务,为北斗二号精稳工程以及试验卫星入网发挥了积极贡献。

    为了推动北斗产业化应用和提升北斗产品国际竞争力,我们致力于将我国北斗PVT服务性能发挥到极致水平的定位优化研究。基于互差中值理论,提出了互差中值加权定位原理,并应用于北斗伪距单点定位,地基网络RTK技术和PPP等定位的进一步优化,使对应的定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使北斗二号伪距单点定位从5-10米提升到1-3米;2)使地基网络RTK的实时精密定位精度从几个厘米提升到优于1厘米。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算法嵌入到几个国内知名的导航企业的军用和民用定位产品中。为落实“北斗天上好用、地面用好”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他公示内容见附件)

    联系人:刘红

    联系电话:62282052

    邮 箱:liuhong@bupt.edu.cn

    地 址:教一楼503室

    科学技术研究院

    二〇一九年五月十四日

    公告附件如下:

    地址:北京市西土城路10号   邮编:100876

    电话: 010-62282042

    Copyright @ 北京邮电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