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提名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教技厅函〔2019〕29号】》要求,现将我校推荐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2019年5月9日至2019年5月15日。在公示期内,有异议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清异议的内容,并应署其姓名、联系方式(如需保密,请注明)。异议材料请交至科研院科技协作与成果部(教一楼503室)。
项目名称: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推荐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项目简介:
近年来,跨国诈骗集团采用网络虚拟改号、新型伪基站、分布式高频呼叫、AI等新技术,利用电话、短彩信、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实施诈骗,模式复杂隐蔽多变。通讯信息诈骗以每年20-30%的速度迅速增长(2015年全国诈骗案值到达最高峰222亿元),已成为国家急需解决和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多次批示,要求坚决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犯罪。面对“多渠道异构数据融合、模糊行为自适应识别、多业务并存冲突”等重大技术挑战,项目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1.系统架构方面:针对多渠道的不同诈骗行为特征和技术特点,分别建设专项反欺诈管控平台,统一建设全网反欺诈大数据分析云平台。通过将各专项平台的能力封装为服务组件并进行服务集成,攻克了跨平台异构数据融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对复杂诈骗模式的快速研判和协同防治。
2.识别算法方面:在云端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将诈骗识别从号码层面深入到诈骗行为和内容层面,攻克了异构多维特征建模、模糊诈骗行为分类聚类、诈骗敏感词义辨析等三项技术难题,研发了一系列针对诈骗电话、不良短彩信、伪基站、钓鱼网站及恶意软件的识别算法,支持对复杂诈骗/骚扰模式的自适应识别,中国赛宝实验室测试表明,诈骗识别准确率为99.4%,漏检率为5.86%。
3.业务提供方面:提出了基于业务协调中间件的多业务并存机制,攻克了反欺诈业务与现网业务冲突的技术难题;率先提供了虚拟改号拦截、疑似诈骗来电提醒、“呼死你”防控、“绿盾”骚扰电话防控等社会公益服务。
基于上述创新,项目累计投资23亿元建成了全球领先的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包括1套全网反欺诈大数据平台,10个专项全国平台和137个分省子平台)并大规模应用。截至2019年3月底,共拦截诈骗电话6.2亿次,“呼死你”电话17.6亿次,不良短彩信382亿条,协助侦破伪基站1.1万个,下发疑似诈骗来电提醒110亿次,发现恶意软件199万个,处置钓鱼网站83万个,有效扭转了通讯信息诈骗持续上升的势头,为群众挽回了 52亿的经济损失,协助公安机关实现止付被骗资金300多亿元。
项目在ITU-T和3GPP发布了通讯信息诈骗治理的首批国际标准4项;申请发明专利113项(80项已授权);在IEEE COMMAG/TKDE等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48篇,EI论文139篇;获2014年中国通信学会一等奖、2016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一等奖、2016年全球GLOTEL金奖、2018年ITU WSIS大奖。
项目建成了覆盖电信网、跨越互联网的反欺诈系统,在全球电信行业率先突破了多渠道复杂诈骗智能协同防治的难题,成功遏制了中国移动网内、网间的通讯信息诈骗。国际电联秘书长赵厚麟先生认为“该项目无论技术水平,应用创新,还是系统规模,在全球电信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刘韵洁院士指出“项目建成了针对通讯信息诈骗的长效防治体系,为我国反欺诈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全球起到了示范作用”。广东、浙江等省公安厅指出“项目有效协助警方成功侦破一批特大诈骗案件,社会效益巨大”。
(其他公示内容见附件)
联系人:刘红
联系电话:62282052
邮 箱:liuhong@bupt.edu.cn
地 址:教一楼503室
科学技术研究院
科技协作与成果部
二〇一九年五月九日